16 年前,段奕宏谈与王宝强( qiáng)在《士兵突击》中的对手戏( xì):
宝强不接招,他一直保持( chí)自己的淳朴状态,让你都( dōu)不好意思去演,不好意思( sī)去表现自己的想法。
后来( lái)他发现,王宝强哪是不接( jiē)招啊,是他压根就接不住( zhù)。
接不住就算了,还按自己( jǐ)的节奏演,演着演着,就把( bǎ)科班出身的表演老炮们( men)都整不会了。
拍着拍着,但( dàn)凡跟他演对手戏的演员( yuán)都传:小心宝强,这家伙太( tài)能演了。
乱拳打死老师傅( fù),这不就具象化了。
如今,十( shí)多年过去了,没有表演章( zhāng)法的王宝强有了章法,但( dàn)依旧显得那么不“格格不( bù)入”。
被评金扫帚奖,别人不( bù)领,他领。
别人骂评委乱评( píng),他去给观众道歉。
身处名( míng)利场,别人争番夺位,他不( bù)争不抢。
从星光大赏到华( huá)表奖,不是坐在最边上就( jiù)是跟年轻演员坐一排,粉( fěn)丝不爽把主办方挨个骂( mà)一遍,他自己却淡出个毛( máo)来。
百亿影帝加导演,论资( zī)排辈轮不到他,重要奖项( xiàng)轮不上他。
有人说他被主( zhǔ)流抛弃。
有人劝他争一争( zhēng)闹一闹抢个番位。
显然,王( wáng)宝强没那么“合群”。
但正如( rú)段奕宏所说,他不接招,却( què)让你无地自容。
这句话,恰( qià)恰涵盖了王宝强的职业( yè)态度:在不合群中,开辟属( shǔ)于自己的路。
穷苦出身却( què)有个演员梦,别人嘲他异( yì)想天开,他不以为然。
而是( shì)在 8 岁那年只身离家去少( shǎo)林寺,6 年后北漂当群演。
做( zuò)群演的日子,住过 6 人间的( de)地下室,睡过公园长椅与( yǔ)冰场门口的大树,无戏可( kě)拍时工地搬砖做清洁工( gōng)。
最困难的时候,10 块钱撑半( bàn)个月,实在揭不开锅才张( zhāng)嘴向家人借 200 块钱。
在欠一( yī)屁股债情况下,父亲四处( chù)借钱寄来三百块与一封( fēng)信,看着这封写满老父亲( qīn)担忧与牵挂的信,他哭得( dé)眼睛红肿,暗暗发誓:不混( hùn)出个模样来绝不回去。
但( dàn)当他拿着洗好的照片发( fā)给导演时,收到的却是无( wú)尽的嘲讽:就你这样还想( xiǎng)当演员?
他捡起被扔在垃( lā)圾桶的照片,陪着笑脸离( lí)开房间。
面对否认,他不认( rèn)命,而是继续卖命。
19 岁在《巴( bā)士警探》中作替身,需要从( cóng) 2 米梯子摔水泥地,别人都( dōu)假摔,他一个接一个得真( zhēn)摔,直至鲜血浸透袖子。
拍( pāi)摄《盲井》时,百米矿井有坍( tān)塌风险,演员们纷纷害怕( pà)辞演,他却因获得表演机( jī)会而欣喜。
好在矿井没塌( tā),一年后冯小刚找到了傻( shǎ)乎乎的他,并把《天下无贼( zéi)》傻根一角交给他。
戏中,拍( pāi)到抽血镜头时,别人都做( zuò)做样子,他却真抽致胳膊( bó)乌青肿胀。
好消息是一炮( pào)走红,坏消息是被嘲只能( néng)演傻根。
他不服,开始尝试( shì)不同风格:万事无绝对,一( yī)切皆有可能。
21 岁饰演盲人( rén),为演出靠听力破译密码( mǎ)的天才阿炳,他苦练两月( yuè)练到耳朵会动。
22 岁饰演军( jūn)人,大字不识几个的他每( měi)天字典不离身,把许三多( duō)精神发挥到极致。
不光演( yǎn)电视,他还演电影。
26 岁一部( bù)《人在囧途》成功打开喜剧( jù)赛道,2 年后的《人在囧途之( zhī)泰囧》 直接刷新华语电影( yǐng)票房纪录成为首部突破( pò) 10 亿元票房的国产电影。
5 年( nián)后一部《唐人街探案》开启( qǐ)他长达 10 年的喜剧霸屏,硬( yìng)是将唐探系列拍成最成( chéng)功的国产喜剧电影大 IP。
27 岁( suì)在《Hello!树先生》中挑战精神病( bìng)一角闯入文艺片赛道,不( bù)抽烟的他却把抽烟镜头( tóu)演进去北影教材。
这一次( cì),他征服的不仅仅是观众( zhòng),还有当年与他演对手戏( xì)演到方寸大乱的“戏妖”段( duàn)奕宏。
这时候又有人说了( le),他只适合扮演别人,他也( yě)没反驳。
而是在 30 岁那年开( kāi)始录综艺,前有《奔跑吧!兄( xiōng)弟》,后有《真正男子汉》,全都( dōu)是现象级大爆款。
这一次( cì),他演自己。
33 岁解锁导演新( xīn)身份,执导首部影片《大闹( nào)天竺》,随着口碑惨败被嘲( cháo)没文化拍不出好电影。
他( tā)反思,他道歉,他亲自领取( qǔ)金扫帚奖,但脚步从未停( tíng)止。
6 年后,他带着第二部影( yǐng)片《八角笼中》强势归来,22.07 亿( yì)票房干懵了所有人。
如今( jīn),41 岁的他成首个票房破 200 亿( yì) 80 后男主演。
一路不被看好( hǎo),一路用实绩证明,他好像( xiàng)从未在成功规则之内,却( què)又像个 bug 一样总能用自己( jǐ)的“偏方”成功。
他是不合群( qún),因为他一直超群。
这个过( guò)程中,别人再如何“戏精”,他( tā)都不接招,而是保持自己( jǐ)的节奏,用成绩反击,直至( zhì)对方无地自容。
他曾说,哪( nǎ)怕再多人使劲踩我,也踩( cǎi)不死我。
事实证明,他没吹( chuī)牛皮。
就像他第二个“孩子( zi)”《八角笼中》,没人投资,他就( jiù)自己借钱贷款,没钱请歌( gē)手,他就去求姐姐刘若英( yīng),全力托举到上映。
没人看( kàn)好他,可偏偏他最争气。
电( diàn)影电视双开花,商业艺术( shù)双丰收,要文艺有文艺,要( yào)票房有票房,要口碑有口( kǒu)碑,要国民度有国民度。
放( fàng)眼整个华语影视圈,又有( yǒu)几个演员做到这个程度( dù)?
如此实绩却没拿大奖,连( lián)颁奖晚会的第一排都坐( zuò)不上,有人为他感到遗憾( hàn),有人替他鸣不平,有人劝( quàn)他争一争。
但有没有一种( zhǒng)可能,他压根就不在意这( zhè)些名与利?
因为在他的世( shì)界里,比名利更重要的,是( shì)服务好观众的真诚。
而真( zhēn)诚,永远是主流。
在这个势( shì)力的名利场,不被认可也( yě)好,没有奖杯也罢,专注做( zuò)好自己才是最好的反击( jī)。
不随波逐流,而是把自己( jǐ)做成主流的王宝强,用行( xíng)动打响反击名利第一枪( qiāng),用成就证明,什么排位,什( shén)么奖杯,不过浮云,口碑才( cái)是实实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