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系列除了紧张刺激( jī)的剧情,多重反转的结构( gòu)之外,另一个标志性的手( shǒu)法就是呈现主角的道德( dé)困境。一个“好人”因为迫不( bù)得己而做了“坏事”,除了本( běn)身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 lǜ)责任之外,带给我们更多( duō)的思考是:他该不该得到( dào)观众的原谅?对于第一部( bù)里的肖央,相信大多数观( guān)众都给出了同情票,毕竟( jìng)他是为了保护家人才有( yǒu)了后来的一系列举动,而( ér)“受害者”本身又是“恶人”,所( suǒ)以做出情感和道德选择( zé)并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当( dāng)这个系列来到了第三部( bù),我们会发现,越来越难回( huí)答“他该不该得到原谅”这( zhè)个问题了,因为每一个有( yǒu)道德感的人,始终都需要( yào)承受着这样的心理煎熬( áo):“如果换了我会怎么做?”相( xiāng)信到了第三部,能给出肯( kěn)定答复的人已经寥寥无( wú)几。一方面是对于不听话( huà)就会被打残,甚至是失去( qù)生命的恐惧,另一方面则( zé)是对于同流合污的排斥( chì)与厌恶,害人还是害己?在( zài)必须二选一的情况下,最( zuì)后的决定是出于本能还( hái)是一念之间?恐怕不到那( nà)个千钧一发之际,没人会( huì)知道自己的选择。
难上加( jiā)难的是,在本片中,无论是( shì)施害者还是被害者,本身( shēn)也都是经历过苦难的人( rén),这似乎更提高了我们只( zhǐ)通过道德去评判的标准( zhǔn)和门槛。这次肖央饰演的( de)主角郑炳睿,本身就是一( yī)个被拐卖的孤儿,在被犯( fàn)罪集团胁迫之下,不得不( bù)从未成年时就助纣为虐( nüè),尽管后来努力痛改前非( fēi),但曾经做过的恶却无法( fǎ)一笔勾销。尽管影片中没( méi)有提及郑炳睿是从何时( shí)金盆洗手的,但从闪回的( de)镜头来看,特别是“619惨案”发( fā)生时,他肯定已经是成年( nián),从这一点来看,他必然需( xū)要为自己的行为担负起( qǐ)法律责任。
而从影片开头( tóu)那个章鱼的故事,到英文( wén)片名《Octopus with Broken Arms》,都能看出亲情依然( rán)是误杀系列延续到第三( sān)部的重要主题之一,但不( bù)同于前两部不惜一切拯( zhěng)救儿女的主角,这一部对( duì)于亲情的展现可能更为( wèi)复杂。
肖央饰演的郑炳睿( ruì),这个曾经的人贩子是选( xuǎn)择了牺牲女儿还是牺牲( shēng)自己,章鱼会为了繁衍后( hòu)代牺牲自己,那人呢?或许( xǔ)无论是皈依浴佛,还是投( tóu)身慈善,都不能彻底改变( biàn)郑炳睿的过往和秉性,无( wú)论年少的他本质善良还( hái)是邪恶,这么多年坏事干( gàn)下来,都已经变成了一个( gè)自私的人,一个精于算计( jì)的人。还有一个小细节,小( xiǎo)郑炳睿在看到人贩子对( duì)其他孩子“采生折割”的时( shí)候,害怕之下主动去按住( zhù)孩子挣扎的身体,你可以( yǐ)说他是出于恐惧,但这样( yàng)的选择确是他主动做出( chū)的,又该如何评判?
那么,是( shì)否就可以简单说少年时( shí)的郑炳睿可怜,成年时的( de)郑炳睿可恨呢?可以想象( xiàng)的是,如果成年后的郑炳( bǐng)睿没有发家,那他显然会( huì)像那对险些殒命大海的( de)夫妻一样,完全没有全身( shēn)而退的机会。当年少时的( de)郑炳睿面对恐惧选择了( le)助纣为虐时,他就注定走( zǒu)上了一条不归路。所以,与( yǔ)其说这个角色可怜、可恨( hèn),不如说他是可悲的,从最( zuì)初的一个受害者,逐渐演( yǎn)变成了要受到道德和法( fǎ)律双重审判的加害者。
于( yú)是就引出了标题中的思( sī)考:“没有选择可以成为作( zuò)恶的理由吗?” 一个少年受( shòu)害者被逼无奈,可以用来( lái)为他的作恶开脱吗?如果( guǒ)陷入这个思考困局当中( zhōng),我们可能永远都得不到( dào)满意的答案。而本片则非( fēi)常巧妙地把这个难题引( yǐn)向了更广阔的维度:当这( zhè)样的事情系统性出现且( qiě)屡禁不止时,一定不再是( shì)个体的问题,而是管理失( shī)序,部门失职,简而言之一( yī)句话:这个社会生病了。
片( piàn)中高捷饰演的局长,不过( guò)只是这个系统失效的一( yī)个缩影,如果系统里只有( yǒu)这一只蛀虫,也不可能这( zhè)么多年兴风作浪而没有( yǒu)东窗事发,那个为了上位( wèi)对张队长背后捅刀的人( rén),也不过只是帮凶的其中( zhōng)一个。当权力机构已经从( cóng)内部烂掉了,那底层群众( zhòng)除了做帮凶,就只能是鱼( yú)肉。比起这些被拐卖的儿( ér)童被贩卖到西方更可怕( pà)的,可能是那句“送到岛上( shàng),定期换,慢慢出”,尽管只是( shì)一笔带过,但也不由让人( rén)想到“萝莉岛”事件。尽管早( zǎo)已对拐卖儿童有所耳闻( wén),但当片尾字幕出现时,依( yī)然觉得触目惊心。
正因为( wèi)从主角的个人道德困境( jìng),上升到了对整个社会机( jī)能失效的担忧,对在全球( qiú)都很猖獗的儿童拐卖的( de)关注,才让《误杀3》成为了整( zhěng)个系列中最具现实和社( shè)会价值的一部。如果仅仅( jǐn)停留在这里,那这部电影( yǐng)可能也只是一部现实题( tí)材的片子,误杀系列显然( rán)不会轻易满足于此,如果( guǒ)说前边的思考和揭露是( shì)让这部电影“有意义”的地( dì)方,那让这部电影“好看”的( de)无疑就是不断反转的“复( fù)仇”。特别是段奕宏和佟丽( lì)娅的两个角色,不但隐藏( cáng)得够深,而且还不断通过( guò)“演”来混淆判断,可能是除( chú)了男主之外最成功的两( liǎng)个角色。
另一个令人印象( xiàng)深刻的角色是刘雅瑟饰( shì)演的雅音,从一个失去孩( hái)子的柔弱母亲,在看清了( le)系统的黑暗之后,摇身一( yī)变成为了一个理性而冷( lěng)酷的复仇者,她将前后判( pàn)若两人的角色演绎得非( fēi)常生动和到位。而导演也( yě)把最多的温情和关怀给( gěi)予了这个角色,对于她那( nà)份把孩子弄丢的自责,那( nà)份后悔让孩子太善良的( de)懊恼,电影通篇都在给出( chū)关怀:这不是你的错,善良( liáng)没有错,错的是那些人贩( fàn)子,错的是这个不作为的( de)系统。
而片中的“复仇”部分( fēn)也带给了我们新的思考( kǎo):当某个社会机能被证实( shí)已经失效,普通人是不是( shì)只能铤而走险选择自救( jiù)?有趣的是,他们选择的复( fù)仇方式不是亲手杀人,而( ér)是通过周密的计划,完美( měi)运用现代科技、自媒体、直( zhí)播、舆论,让恶人自相残杀( shā),让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 xià)现出原形,谜底揭晓得既( jì)天马行空又合情合理。
最( zuì)后,既然是误杀,那这一次( cì)的“误杀”在哪里?首先应该( gāi)是郑炳睿口中“619事件”遇难( nán)的儿童,原本是要被送上( shàng)岛供人享乐,但不幸在运( yùn)输途中因缺氧死亡,虽然( rán)并非亲手杀死,但也算得( dé)上是“误杀”,后面的所有复( fù)仇也因这一次悲剧而起( qǐ)。而整个系列看下来,你又( yòu)会觉得,难道这些“误杀”真( zhēn)的都是因为“失误”吗?如果( guǒ)这个社会生病了,在“误杀( shā)”发生之前,悲剧已经在酝( yùn)酿之中了,总有一天会迎( yíng)来彻底地爆发。